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美术事业的摸索与研究历程,对此我们前瞻和期待一种符合当下社会生存状态的新美术理念的可能之际,中国美术的一些创作者与理论者已开始自觉地探寻改变现状和选择获得新的契机的创新途径了。中国画艺术的创新,也面临这一课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审美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人对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思想认同感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运用西方范式图解和解释中国画所产生的许多生搬硬套的极端行为深感痛恶。中国画的创新方式也的确需要改变,明智的选择是在真正存在问题的地方加以改变。近百年来中国画创作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徐悲鸿以西方古典写实画法融于传统的画法,开了中国画造型准确性的新风貌;重从正统派入手的陆俨少,对笔墨线条的精湛和高雅意境的追求,其对南派画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带着中国画创作范式的更新与渴望,抱着研究创新和拓展新形式的期待,范保文以写生与水彩画的韵致,运用中国画水墨媒材材质特性,形成了特有的中国画语言,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水墨江南”的山水画新路径。
“水墨江南”,是范保文影响当下画坛的语言符号。“水墨江南”态势的形成,是范保文多年来从江南真山实水的地域文化中摸索悟得的,他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悟的:一是他对自然美的观察所得,二是他把早年所学的西画(如水彩画)技法灵活地运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来,三是他把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做了改造,把为画面的抒情性所用的技法紧紧地结合于画面内容所需的形式。(他创作的画往往都是“诗性”的,有着极强的抒情效果)所以我们在读范保文的水墨山水画时,既能感悟到东方艺术中追寻的那种诗性意境的神韵美,又能可视到西方绘画中水彩光泽五彩的律动美。应该说,他在作这一系山水画时,都是以真山真水的范本植入到画面中的,他把传统型的“写胸意”山水,改变为写“抒情山水”的体验与体悟。这样所绘出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创作的抒情性与画面的律动性,所以有论者把他的画誉为是一首“抒情诗”,这是很恰当的。
多年的创作,形成了他画意诗情的水墨之境界。这境界有如柳永词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美之诗境。如所绘《江南春》、《清塘野趣》、《山清水秀忆江南》、《清泉鸣谷》,这些作品不仅画了江南水畔的迤逦曲折,垂垂依柳,远山雾霭,还隐含了一片江南好风光的景色,这就是柔丽之美的江南好风景的内涵所在。只有对故乡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才能做到古人所说的“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真情才会有“真景”,画“景”才会有意境,才会有灵魂。灵魂,就是思想,就是他水墨的风格,这风格主要是由“诗境美”来架构的。
范保文“水墨江南”的审美“心性”,是以“诗境美”的形式来传递的,就其“诗境美”的内涵性来审视,范保文把传统文化思想中,“诗境”与“画境”,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有机的契合到“水墨江南”的画面中来,以达到他艺术追求的至境。所以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画时,可寻绎出山水精神中的“言志性”,与“神韵性”。“言志”是他精神境界追求的人生目标,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艺术家,他始终都把祖国的命运与自己的艺术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长期以来,他一直都坚持:“艺术家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艺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创作原则”,在他作品中“诗言志”的境界,已能尽善尽美地透射出他的艺术志向与人生志向。正如有论者认识的:“他的水墨江南是最能体现人的精神境界与思想情操的了。”通过他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范保文把祖国的山水精神与社会的人的精神互融互通,通过山水画中的“物象”导引出他艺术思想的精神世界,他在山水画创作中向我们传递出的都是一派美好的祖国景象,我们从中读到了时代生活的强音和民族富强的呼唤,它是艺术本源健康向上的精神实质。而当下有许多的画家,却在绘些“丑、陋、怪”的媚世之作,与之这是范保文作品在当代尤为可贵的地方。所以,我说他是以“画言志”的方式,表现出内心向性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他醉心于祖国名山大川的描绘,以抒情诗般的笔触吟哦着青山绿水。关于这点,就他的人生与思想来剖析,这是他在经历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多种磨合与提炼后,寻到的一种符合新时代的艺术审美的追求,范保文山水画中所言的“志”,实是当代中国人求索国富民强志向的进取豪情的精神表现。他用画的“形象”语言,所言的画志,充分表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伟大壮丽的山川,这也是他有别于同时代画家的地方。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唱涌在心头的“真歌”,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奥秘,这也是范保文如今成功的奥秘。
他来自山清水秀的江南太湖之滨,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石,在他童年的心灵中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当他的学艺之路从西画转入到中国画的创作道路上来时,他锁定的目标便是“江南山水”。也许是性格使然,江南山水最适合他抒情的描绘,加上水彩画色彩的丰富性,这为他在探索走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时,无形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和帮助,这也为他最终绘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艺术风格的定型,要看每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相当规模在创作风格上比较一致的作品,才能显示自己的艺术风貌,给人以统一的印象。我们若对范保文绘画语言的精神内涵来剖析,在他的画中最具精神性的特征,就是对“水”的灵活运用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境地,他已然掌握了“水与气韵”在动态中的关系问题,由此而派生出的关系他也了然在胸,如水与气势、水与笔法、水与墨法、水与虚实之关系……
古人云:“凡画,气韵本乎于心,神采生于用笔”,范保文的画尤重气韵的生成“得气韵,得境界”。故此人们在论画品时有:“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所谓:“气韵生动”,它体现在作品中已不仅仅是笔法墨法高妙的问题,而是给人一种愉悦快感的享受,进入到一种心心相通的灵境的过程。如范保文在作江南春山时他先留下空间位置,以水彩画中常用的透视效果布置全局,在作远山近景时,渲染泼水、刷水皆用,稍干后再做收拾,完成后观其画气势磅礴,生动之极,这全得力于他用水的高妙性。他的画总是追求“气韵”的完美性,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因为气韵生动表现出的对象其精神与气度都要求生动,所以范保文的画总是给人气势生动自如,情意交融感人。这全得力于他学识、修养,胸境开阔,创作上在画面效果的处理上,他还掌握了渲染技巧,除了传统的笔墨之外,便是对“水”的掌握(这是最难的)。丰富色彩的运用和水分恰当的比例,是形成范保文绘画现代态势的关键所在。凡是一幅画要达到“现代性”就中国画创作而言,在用水、用色、用墨、用笔方面,尽管做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但还是不够的,其关键就在于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有没有现代性?
我们纵观范保文的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也是当代中国美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文化现象。那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中国美术创作,其“内动性”生发出了创作模式的多样与多异,这一态势呈现出了中国美术的当代性。我们在研究这一多模式的“当代性”时,其实并非一定要找到某种客体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们找寻这种语言的存在与表达的差异性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当下中国画创作而言,传统模式就一定是某种固定的表达方式吗?我们研究中国画当代性的目的:“不在求征不同语言状态中客体对象的同一,而在乎语言本身的差异。”范保文在这方面做了开创性探寻,他引入西画技法和中国画中水分的大量运用,他以此来证明中国画创作语言的多样性,和视觉审美的多样性,以完成一种东西方视觉审美超语言(指艺术)模式的解答与理解。艺术模式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既不能取代也不能直译,“其符号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
范保文水墨山水画的范式,近年来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符合了中国人审美的文化性与当代性。审美要求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它根植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就中国画而言,它是存在于国人本体意识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载体。范保文的水墨山水画,在多元的审美视觉中,仍然以当代东方文化精神作为它的审美内涵核心,这是他成功的价值所在。
2005年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